不跟孩子做朋友的親子教育之道-新竹心理諮詢

常聽有人分享,親子相處之道,就「和孩子做朋友」,但是,如果從家庭結構的動力來看,和孩子做朋友,是指不從權威的角度來同理、接納孩子,但是,如果一昧接納,沒有規範,則最後可能因為寵溺,而讓孩子成為無法為自己負責的人。畢竟,朋友不需為孩子的行為負起責任,但是父母卻需為孩子負起「養」與「育」的責任。因此,如何拿捏親子的互動關係呢?以下的原則,可以提供參考:
 
慈愛與規範並重:既要撫養,也要教育。用慈愛讓孩子知道家是一個接納、包容、溫暖、關懷的地方,也要用規範讓孩子學習為自己的行為及決定負責。不妨從鼓勵孩子參與家事,承擔自己生活作息的責任做起。
 
親子界限分明:不是嚴格地遵守傳統父上子下的規範,而是在尊重孩子意見的同時,對等地維持孩子對於父母的尊重,並學會分辨份際、尊重他人。大人的問題,自己解決,不要因為夫妻關係的衝突,而拉攏孩子做為同盟,陷孩子於左右為難的境地,或讓孩子形成在父母之間遊走,從矛盾中得利的扭曲關係。
 
公平的手足競爭:尊重孩子的個別差異,鼓勵孩子的相互學習、砥礪,但不製造孩子之間的惡情競爭,沒有偏心,一視同仁,認真對待不公平的指控。畢竟,手足關係是孩子社會關係的原型,扭曲的手足關係,也可能成為人關係的阻礙。
 
看見孩子的亮點:在成功時,除了讚許成就之外,也不要忘記協助孩子看到自己在過程中的努力,以及還可以改進的地方,更須鼓勵孩子從失敗中,看見自己努力的成果。
 

#心理諮詢
#新竹心理諮詢

TOP